以光存储为核心 打造核电数据可靠备份体系
2018年06月22日


自1978年邓小平宣布引进法国技术在中国建设大型核电站以来,历经40年,从引进、消化、吸收到再创新,目前我国核电综合实力跻身国际核电第一阵营。中国核电技术也与中国高铁一并成为“国家名片”,乘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东风,核电“走出去”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数据应用是当前社会发展潮流,是企业竞争力提升与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动力,在国内外力推工业4.0的新形势下,向智慧核电转型是个潜在机遇,“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了建设“数字核电”的愿景。建设“数字核电”的前提条件即拥有足够有价值的历史数据可以进行分析和预测,而做好历史数据的备份是“数字核电”的重点。相比其它行业,核电领域数据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数据要求保存周期长

当前第三代核电站的设计使用年限通常在60年,几乎全部文件都要求长期保存,其中一大部分数据还要求永久保存。

数据要求具有抗破坏性


《核电文件档案管理要求》中明确提到“数据备份应该考虑到自然灾害、人为破坏和其它意外情况等因素,采取可靠的备份措施,例如不同媒体的异地备份”。自然灾害很好理解,指的是水、火以及地震等灾难;所谓的人为破坏就是软破坏,主要是指的人为所造成的数据破坏,如对数据进行有意或者无意的修改、删除等操作;其它意外情况范围较广,但也最容易发生,如计划内或者计划外的重启所引起的磁盘电流冲击而导致的数据缺失等。


针对上述需求,紫晶光存储系统部署上线后在保证业务连续性的前提下,有效提升了数据安全等级、加速极端情况下业务反应速度:


以光存储技术作为补充,提供长久的存储备份介质,寿命长达50年以上;


在项目的本地、三十公里外、和总部建立三套数据备份,形成异地容灾,确保业务数据安全可靠;


使用蓝光存储介质作为存储备份介质,避免电磁冲击和人为误操作对数据的损坏,确保数据真实性。